315投资者保护论坛 | 刘彦梅: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在退市机制中的挑战与突破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专题:聚焦中小股民维权难题 筑牢权益守护防线:新浪财经315投资者保护论坛
3月14日,新浪财经315投资者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围绕“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痛点与突破”主旨演讲中,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刘彦梅就《退市机制下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路径探索》发表了重要观点。
刘彦梅指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信息不对称
中小投资者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对退市的预警信号识别困难,加之专业知识的不足可能处于劣势。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可能通过复杂的财务报表、不透明的信息披露等方式隐瞒真实的情况,包括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导致中小投资者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哪怕是专业的投资者,可能也难以避免。
2.流动性出现枯竭
退市整理期间股价平均跌幅较大,转入新三板后股票的流动性大幅下降,部分个股交易不活跃,投资者难以变现。
3.维权成本过高
无论公司是否退市,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法律构成要件的认定是一致的,而且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当中通常会引入金融学的相关概念,对法官的法律素养和金融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一类案件的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当然也会发生执行不到的情况,对于退市的上市公司,即使投资者胜诉,但是后续能否拿到赔偿是一个挑战和难题。在此情形之下,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该如何实现保护呢?
当谈到如何突破这些权益保护的困境时,刘彦梅认为,
首先认为应该强化信息披露,升级投资者教育。信息披露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核心,上市公司要进一步优化信息披露的语言和方式,使得它的信息披露通俗易懂,使得中小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公司要传达的信息。投资者自身也要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比如经常关注上市公司的实时动态,尤其是公司发布的公告、媒体的报道等等,并且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筛选、过滤,不断整合去伪存真,提升自己在投资决策当中的准确率。
其次,增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通常所说的新三板,它的流动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我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脉络已经打通,从沪深交易所到北交所,再到新三板,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发展记忆,各个板块之间可以进行流动,为新三板提供流动性支持也是为整个资本市场注入活力。
再次,优化退市制度。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印发《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退市过程中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对重大违法退市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董事要依法承担赔偿投资者的责任。
最后,优化诉讼流程,推广“示范判决+调解”模式,减少司法资源损耗。有的法院已经实行了调解机制,避免案件因等待过长而进行停滞,刘彦梅建议法院在接受投资者的起诉立案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个登记制,一方面避免诉讼时效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这个案件审理的期限过长,导致案件判决出来后诉讼时效已经过去,法院可以采用案件的登记制。不管哪个投资者,不管是哪个律师,他将案件提交到法院,法院都应该进行一个回复、受理、登记,一方面中断了诉讼时效,保护了投资者诉讼时效方面的权益,另外也不会造成浪费。
刘彦梅总结道,此刻的退市高压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在当前政策红利的带动下,建议每位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A股市场必定会成为更有效的融资市场,同时也应成为最有价值的投资市场。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来信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