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松绑”险资经营效益评价指标!四提“长期”释放啥信号?
来源:中保新知
险资和A股共同迎来“重大利好”!
7月11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险资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进行了考核“松绑”。
不仅如此,《通知》还有两处值得关注的表述变化。一是第三条提及“负债”两次。这反映出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主导下,险企所面临的“利差损”压力。
二是第四条中4次提及“长期”: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注重稳健经营,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努力增厚长期稳定收益,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解读这份《通知》?会否给资本市场注入“真金白银”的信心?
01
“松绑”再引险资入市
此次《通知》是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称2023年《通知》)“进化版”。
与2023年《通知》相比,新的《通知》有哪些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对经营效益评价指标的“松绑”。
根据2022年发布的《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中,对于经营效益的评价指标有3个,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分红上缴比例。
根据《通知》,保险公司经营效益评价指标前两个有所更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其中,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权重为30%;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权重为50%;5年周期指标为“5年周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权重为20%。
“净资产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其中,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30%;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5年周期指标为“5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20%。
专业人士向中保新知分析称,《通知》对险资和资本市场来说均是“利好”消息。“松绑”经营效益考核指标,在“低利率”态势下,险资入市可能“畏手畏脚”,加大考核周期有助于降低险企在资产断配置时的压力;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将会来一波耐心资本和长线资金,有助于增强股市信心。
02
四提“长期”释放信号
除了“松绑”考核,《通知》还有两处值得关注的表述变化。
一是着重强调险资的“长期性”。财政部最新的《通知》中,“长期”在第四条中被提及4次,而在2023年《通知》中,“长期”仅在第三条中被提及1次。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险资的“长期性”?这既是险资和资本市场其他资金的明显区别,也和中国资本市场“散户众多”的特征息息相关。
根据投资者类型,境内股票投资者结构可以分为四类:个人投资者、一般法人、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机构投资者。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在其文章《A股中“钱”从哪里来,又流向何处》指出,根据2024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年鉴,截至2023年末,沪市中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约10.7万亿元,占总市值23.2%,除沪股通外的其他专业投资者持股市值8.4万亿元,占总市值18.1%。除一般法人外,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占比为53%:47%。
把视角转向美股,曾经的美股也由散户主导,1950年前后美国股市的个人投资者持股比重(占自由流通市值)超过90%。在美股1970年的“去散户化”进程中,散户持股比例从90%下降至40%,其份额让位于专业机构投资者。
而现在,美股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比例已经很小。海通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年中,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高达93.2%,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6%。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财政部最新的《通知》强调险资的“长期”特征。因为保险资金大量入市,有助于扩大机构投资者比重,降低换手率,增强市场稳定性,与市场形成正向循环。
还有一处重要的表述变化是,在最新的《通知》中,“负债”也被提及两次: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合理确定权益投资比例,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平衡,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
而在2023年10月的《通知》中,“负债”还未被提及。这背后折射的是险企当前最焦虑的问题——“利差损”风险。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导之下,低利率态势在中短期内还将持续。政策一方面在持续引导保险行业降低负债成本及费用率,另一方面则鼓励险资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增厚资产端,让资负两端得以平衡发展。
03
“老大哥”国寿率先表态
在《通知》发布后,“老大哥”国寿率先表态。
中国人寿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是对《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和《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体现了财政主管部门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一是有利于支持国有保险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投资和业务战略布局,持续加大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力度。
二是有利于更好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认真践行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积极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投资与保险负债更为匹配的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通知》规定更加契合保险尤其是寿险的经营属性,从跨周期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评价体系,降低短期经营波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结果和风险水平,必将有力推动其长期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将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政策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长期稳健投资相关要求,积极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奋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事实上,作为长线资金和耐心资本的险资已在积极入市。以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为例,截至目前,已有5只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开始运作。这5只基金包括国寿资产、新华资产联合设立的国丰兴华管理的鸿鹄基金系列一期、二期、三期1号、三期2号,以及泰康资产设立的泰康稳行一期基金。
纵观险资投资,长周期考核是提升保险资金加大股票投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关键举措,相当于从政策层为险资能够在实操层面进行长线投资提供了保障,将引导险企专注长期价值挖掘,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来信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