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登录注册

联系我们:400-8888-888   |   切换皮肤颜色

财富首页 新闻 大盘资讯 查看内容

银行股再次上演回调多路机构资金加仓

2024-6-4 08:16| 发布者: 酷股票| 查看: 145

银行股再次上演回调多路机构资金加仓

  作者: 亓宁

  随着越来越多银行加入中期分红的队伍,银行股的关注度又有所提升。恰逢存款利率下行周期,正当大家热议“买储蓄不如买银行股”的时候,银行股又上演一场回调戏码。

  周一,A股市场早盘冲高回落,银行股成杀跌主要贡献板块,其中沪农商行突发跳水跌超9%引起关注,江苏银行也一度跌超4%。截至收盘,中证银行指数收跌0.99%,沪农商行领跌,跌幅7.34%,江苏银行、江阴银行均跌超3%。

  去年12月以来,银行股逆势走出一波新行情,中证银行指数涨幅至今已超过20%,直至5月下旬陷入回调。虽然银行股全面破净局面仍未打破,但市场对持续上涨后的未来走势分歧加剧。回顾来看,今年以来中央汇金、券商资管、险资、保险资管、公募基金等机构不断加仓,合计耗资已有数十亿元。

  银行股缘何突然大跌

  整体来看,周一银行板块跌幅靠前的25只个股中,除前期涨幅较大的股份行中信银行也跌2.77%外,其余均为城、农商行。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当天仅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飘红。

  从消息面来看,不少市场分析指出,当前银行股受到多重利空因素干扰,带崩中小银行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指数调整低于预期。其中,沪农商行本月纳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预期落空,此前也有量化测算江苏银行纳入上证50指数的可能。

  对于早间股价大跌,沪农商行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没有应披未披事项”。回顾来看,沪农商行3月中旬以来涨幅一度超过30%,在上市银行中领涨,直至5月28日进入回调。

  另有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长债利率走势的预期、最新披露的息差数据等都是当下市场担忧因素。

  一方面,面对不断走低的中长期国债利率,央行多次公开表态,指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无风险资产相对缺乏等因素的扰动”。而最近一个月内,央行两次针对国债购买发声,传递出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不仅不是“买国债”的好时机,还有可能在必要时“卖国债”的信息。

  从债市走势来看,5月以来,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整体呈回升态势。此前有权威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从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看,2.5%~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上述机构人士表示,若长债收益率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银行股的高股息吸引力。

  另一方面,上周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2023年四季度的1.69%下滑15个基点,再次创下历史新低。净利润同比增速也从2023年的3.2%降至0.7%,下降2.5个百分点。

  其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外资行一季度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4.32%、1.72%、1.47%,环比分别下降0.15、0.14、0.12、0.07、0.18、0.1个百分点。

  对于息差跌势不止,不少分析认为,一季度贷款重定价较为集中,加上“手工补息”叫停等举措效果显现需要一定时间,预计二季度银行息差压力会有所缓解。“进入二季度,伴随着年初重定价、存量按揭利率下调等因素得以消化、存款‘降息’红利进一步释放,息差收窄压力有望显著缓释,后续银行体系净息差或迎来拐点。”光大证券(维权)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报告中指出。

  不过,对于“5・17”房地产新政对银行的影响,市场观点不一。从主流券商观点来看,包括取消全国层面的房贷利率下限等举措,对银行业务“量”和“质”的利好明显大于“价”上的利空,后者影响幅度或在1BP以内。但也有市场人士担忧,存量与增量房贷利率悬殊,或在短期内加剧部分购房者提前还贷的冲动。

  从股价表现来看,银行板块自5月下旬陷入回调,但在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板块年初至今表现仍靠前,涨幅接近18%,最近5个交易日则跌超3%。

  机构资金加仓动作不断

  短期回调或与银行股股价核心驱动因素变化有关,但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市场利率低位运行、资产荒短期难破局,银行高股息优势与稳健属性依然是各类资金优选。

  尤其为响应“国九条”,正有越来越多银行加入中期分红的队伍。目前,除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六大行宣布实施中期分红派息的计划外,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沪农商行、紫金银行、上海银行、苏州银行、兰州银行、齐鲁银行等城农商行也将中期分红提上日程。

  股份行中,民生银行在6月1日率先宣布,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的决议,该行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具有可供分配利润的条件下,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分红比例不高于30%。

  加上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买储蓄不如买银行股”的讨论再次升温。从目前股息率来看,虽然避险情绪、股市资产荒助推银行股持续上行,但股息率仍处较优水平。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42家上市银行中,仍有25家股息率在5%以上,多数在3%以上。同期,国有大行、股份行主流定存年化利率已降至2.6%以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新收于2.31%。

  另从估值来看,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全面破净局面尚未打破。截至周一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市净率(PB)均在0.9倍以下,其中有13家PB不足0.5。不过,对于追求银行股高股息率的投资者,此前不少专家提示要多方面考虑,尤其要考虑能否承受股价波动风险。

  从买方动作来看,今年已有多路机构资金加仓银行股。继中央汇金去年10月以来半年时间斥资约50亿元增持工、农、中、建四大行后,今年不少机构跟进。比如,仅5月以来,就有平安资管耗资约4300万港元增持工商银行H股、中信证券一资管计划耗资超8.1亿港元增持中国银行H股等。

  此前1月和3月,上港集团曾在港股市场增持邮储银行接近2.8亿股港股股份,粗略计算增持成本超过10亿港元。除大行外,南京银行也在今年2月至3月再度获得外资股东法巴银行增持,合计耗资约7亿元。

  保险资金在银行股东中的存在感也有所提升,华夏人寿、信泰人寿、长城人寿今年以来分别在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和浙商银行、无锡银行等银行股中有增持动作。另从券商研报来看,一季度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持仓比例有所回升。据广发证券统计,一季度末,主动型基金前十大重仓中配置银行板块381亿元,占公募基金总持仓2.4%,较去年末边际回升0.51个百分点,加仓主线仍是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等股份行。

  不过,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金麒麟分析师)认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续一个季度板块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机会都在减弱。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来信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相关股票
民生银行(600016)
上港集团(600018)
中信证券(600030)
招商银行(600036)
无锡银行(600908)
江苏银行(600919)
南京银行(601009)
北京银行(601169)
上海银行(601229)
农业银行(601288)
交通银行(601328)
工商银行(601398)
邮储银行(601658)
齐鲁银行(601665)
光大证券(601788)
沪农商行(601825)
紫金银行(601860)
浙商银行(601916)
建设银行(601939)
中国银行(601988)
中信银行(601998)
金麒麟(603586)
广发证券(000776)
兰州银行(001227)
江阴银行(002807)
苏州银行(00296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